六年、改變、新對象?

 我常常寫些內文跟標題無關的網誌,我想這篇也會是這種情況吧

 其實想寫這點東西想很久了,不過一直沒有真的下筆,主要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寫,不知道該怎麼寫才不會對別人造成傷害,不過,仔細想想,我本來就不是什麼體貼溫柔的角色,或許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才是最符合我該有的樣子吧,我也不知道,人長得越來越大,不懂、不知道的事情卻越來越多,想到了最後,還是覺得直接寫出來會比較好一點,畢竟我不是個什麼富有文采的人,風花雪月的一點也不適合我,還是比較適合乖乖的誠實把心情寫出來,寫點誠實的、有感情的東西。補充一下還沒結束的前提,這篇文章只是要記錄一下自己最近想到、感受到的一些事情而已。

 第一件事情是關於自己、前女友以及現在自己身邊的人際關係,先講結論,我還是很愛她、很想她,這點或許可以說,蠻對不起我現在還算熟稔的一位女性朋友,也可以說,其實蠻對不起我的家人。


 跟前女友分手三年半了,理性上,我很清楚,她很可能已經發展出屬於她自己新的人際關係了,不過我心中卻始終無法放手,那段感情、殘留的記憶,一直像是個深深的印記刻在我的心裡,特別是那個我明知不可能實現的約定,不可能、實現、我卻、依舊、牢牢、懷抱著的、約定,溫柔的她在我們分開前,或許是基於對我的擔心、也或許是基於對我的了解,她離開,卻留下這個約定,她無心,卻緊緊將我套牢。
 半年前,離開台灣前夕,我還寄望著,或許十六個小時的距離,可以將我對她那濃的彷彿化不開的思念稍微沖淡,不料,偶爾的思鄉,卻連帶的更加深那股思念,才讓我更清楚的明白,原來在我的心中,她就是故鄉、避風港,很多時候,那不可收拾的情感將我深深淹沒,令我感到無助、也令我對周遭的變化漠然,偶爾回神,才發現原來已經走了很遠很遠......

 初時,我並不覺得這樣的情況會有什麼影響,畢竟,我的感情生活是我自己的事情,不要去傷害別人就好,不過,一旦時間久了,問題還是慢慢顯現出來的,比如,最大的問題就是來自家人的擔心
 從大二開始,過了六年有女友的生活,我的家人某種程度上算是已經很習慣這個狀況,跟前女友分手轉眼三年半,我媽似乎開始漸漸地擔心這件事情,偶爾會跑來跟我打聽我有沒有對象的問題,也偶爾會聽到她轉述說阿姨、或是某某鄰居要幫我介紹女朋友,問我有沒有興趣?雖然我爸從來就絕口不提這件事情,不過在我媽的渲染之下,我想他多多少少也會有點擔心的,啥?我老弟?呵,他最近顧自己那個可愛的小女朋友都來不及了,我的事情還真是不勞他擔心了。
 也因此,算是某種程度上讓我家人放心,我平常盡可能保持自己在很忙的狀態,讓家人覺得說「對阿,這麼忙也很難交女朋友」,另外,也偶爾會跟聊得來的女性朋友出去單獨碰面,讓家人覺得說,我還是有些交往對象的,這樣講,倒不是說,出去約會是個幌子,我完全沒有那個意思,那個朋友很可愛、很健談、也很好相處,工作穩定、家庭也很完整,是個很不錯的交往對象,只是,我心中始終有個疙瘩,就像這樣,我心中還有個女孩子,可是我卻跟其他女性出去碰面、約會、相談甚歡,這樣對嗎?
 也許是因為金星在處女座,讓我有某種程度上的感情潔癖,這樣子對我來說,一方面,想到心裡那個女孩是對不起現在的對象,另一方面,跟現在的對象聊得很開心卻又對不起我心中的那個女孩,令我感到很矛盾,而且,讓我覺得自己很爛、很髒,更讓我覺得我根本就不配擁有任何事情。有天,陷在這種矛盾中的我,被一個突然浮現腦海的回憶重重敲的昏頭轉向,原來......六年前......她靠在我懷裡,紅著眼、抿著嘴、掉著眼淚、問我:「如果我最愛的人不是你呢?」的時候,心理懷著的是這樣的心情,六年前,我握著她的手,毫不猶豫的告訴她:「沒關係,我最愛的是妳。」,六年後,我還是想告訴她,「我最愛的是妳」,可是......卻不能說出口,也不能再握著她的手,身為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理工人,我不會說什麼,我願意用現在的一切去交換再一次擁抱她的機會,畢竟這太矯情,而且也不會實現,不過......我真的很想她......

 寫東西、講話都落落長似乎已經變成我的特色之一......

 第二件事情則是想提到當我在美國的時候,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個奇怪現象,那就是關於民族性的刻板印象,比如以我自己而言,在 LA 發生兩次,在西雅圖發生兩次,總共四次,每當我對人盡可能表現得有禮貌、客氣、友善的時候,對方就會問我說:「Are you from Japan?」或是「Areyou a Japanese?」甚至在西雅圖的其中一次還是一個很明顯操著日式英語口音的婆婆問的,原來,在美國人,甚至可以說是多數外國人的想法中,如果你是黃種人、英文不是很流利、衣著光鮮亮麗、客氣、禮貌、友善,他們就會認為你是日本人,也就是說,日本人在國外普遍給人這樣的印象,相較於其他膚色偏白的黃種人,也就是中國人、韓國人而言,日本人是比較有禮貌而表現得體的
 老實說我覺得這種印象是可以營造的,基於對於自己國家的驕傲,我真的很希望有天當我這樣表現出來給外國人看的時候,他會問我說:「Are you a Japanese or Taiwanese?」不過這種印象的塑造需要很長的時間還有大家共同的努力,如果有人看到我寫的這些東西,也認同我的想法的話,希望你也能一起朝這個方向努力,在國外的時候,把自己的儀容整理好,就算英文不是很流利,可是當別人問問題、需要幫助的時候還是盡可能的表現友善、幫助別人,然後當別人問你是不是日本人的時候,很驕傲的告訴他說,不!我不是日本人,我是台灣人。

 第三件事情則是關於人的生存本能,回到台灣這兩三個星期,常常跟朋友聊起在美國的飲食問題,跟大家說起我大概有一半的餐點是自己煮,這件事情似乎引起很多人的好奇,特別多人在聽到我這樣回答以後,會接著問我說那我在台灣有下廚過嗎?我回答沒有,偶爾幫忙切個材料、炒一下菜是有過,不過從來沒有自己從頭到尾搞過,然後朋友們則會問說,那你去那邊從來沒有自己從頭到尾下廚過,你怎麼會做?說真的,我比較想問的是,為什麼不會做?沒看過豬走路也吃過豬肉吧,就算沒有自己下過廚,也總是有看過家人下廚吧,就算真的沒看過家人下廚,但電視也總有看過料理節目吧,我才不相信我們這一輩的人還會有人沒看過料理東西軍的,大概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以後,該用什麼材料,該煮多久、煮到什麼程度都有食譜可以參考咩,而且也沒人說一定每餐都要搞個什麼四菜一湯的,炒個飯一次炒多一點,炒個青菜,再找個像樣點的便當盒來裝一下,也是可以看得像樣、吃的開心啊,而且像我要是懶惰的話,有時候也會煮一鍋咖哩就過一個星期的。
 在我看來,這種事情其實跟實驗沒什麼兩樣,前陣子才跟實驗室的碩士班學弟聊到這件事,在我觀念裡面,沒有什麼實驗是做不出結果的,差別只有在於實驗的結果好不好、漂不漂亮、容不容易發 PAPER、跟預期差距大不大而已,料理也是一樣,怎麼做也都還是料理,只是好不好吃、好不好看、會不會拉肚子的差別而已。呵,講的很恐怖,竟然連會不會拉肚子都拿出來講了,不過其實我自認做的料理都還算符合一般水準啦,開始的時候調味有點拿不準,要是不照食譜來的話常常會把味道下太重,練習幾次以後就慢慢的不太會搞出什麼奇怪的口味了,不過因為剛開始,所以煮的菜就是那幾種,吃久了就會感覺有點貧乏,或許之後再過去的時候就會慢慢開始嘗試一些不一樣的菜色了吧。

 還有幾件事情想講的,不過一下子有點卡住了,以後想到的時候再慢慢寫吧,有點晚了,先寫到這邊,明天處理一下實驗的事情想要寫點關於過去玩的遊戲的事情了,其一是跑跑卡丁車,在出國前一直都維持有再練習的,不過出國以後就荒廢了,有點想徹底戒掉了,不過總覺得沒有個總結,讓我有種說不出的憋扭,把一些想法寫一寫,算是個總結吧;其次則是最近在玩的 Tetris Battle 算是有練出一點成果,也有點玩到瓶頸了,打算找個機會把心得跟一些想法整理一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