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會提到電影"告白"原著小說內的相關劇情,如果想要親自去享受電影的朋友請不要繼續閱讀。(下文有雷)
前陣子跟許久沒見的朋友一起去看了電影,在影城裡看到松隆子主演的告白宣傳海報,之前在PTT的電影版跟隆子版就已經接收到相關的訊息,在現場配著隆子的海報讀簡介整個就引起我的興趣,不過那時候電影還沒在台灣上映,所以當天晚上就馬上衝了一本原著小說回家喀掉,可是讀完以後......老實說,小說是有點令我失望的......原因......請聽我細細道來。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原著小說,「告白」,作者「湊佳苗」,本書獲得不少獎項,第29回推理新人獎、週刊文春「2008年Mystery Best 10」第1名、寶島社「2009年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第4名、日本2009年本屋大賞年度第一名;內容主軸放在兇殺、報復、推理,支線劇情串接校園霸凌、男女交往、家庭教養、師生關係等多種人際關係,作者在劇情編排上把這些諸多元素很巧妙的結合,劇情融合處理的很好,整體上並沒有明顯的不合理;寫作手法採用多線並行交錯的方式,全書分六章,不過劇情走五線,採用五個不同人的觀點稍微交錯時序,其中三條線直接結束,兩條線接到終章。
好,那現在問題在哪裡?第一,是目錄結構,看到這句話一定有人這樣想......「靠唄!竟然從目錄開始挑毛病!你有病喔!」可是這在這本書裡是必要之惡,因為六章分別撰述六個觀點,所以才會寫成「神職者、殉教者、慈愛者、求道者、信奉者、傳道者」這樣的目錄結構看似很有趣,可是其實它已經在某種程度上透露了劇情的發展,所以接下來的故事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已經可以簡單的預估短期內的故事走向(當然這裡的「讀者」是指我)。舉例來說,第二章寫的是班長美蛋,名為「殉教者」,注定了具備該觀點的人物本身在後續發展中的死亡;第四章寫的是兇手B,名為「求道者」,則是隱然將讀者導向了該人物精神上的超越狀態;第五章名為「信奉者」,寫兇手A渡邊,劇中的發展緊貼著渡邊對於無緣母親的渴求,描述渡邊將母親珍視的科學研究視若圭臬、而後病態的將此一態度延伸為對週遭環境蔑視的過程;此一分頭並進的手法最近頗為流行,不論在電影、小說都可以看到類似的處理方式,電影比如2008年丹尼斯奎德主演的「刺殺據點」,小說比如伊阪幸太郎的「死神的精確度」(有翻拍成同名電影)、重力小丑、還有比較近一點的 Lush Life,或者台灣作家九把刀最近出版的「精確的失控」,都是採用此一手法的佳作,單論此一手法的表現、故事擴展與關聯交雜程度度來說,我認為告白遠不如前面所提及的小說作品,如果是很容易被伊阪的寫作搞的暈頭轉向的人,告白或許算是剛剛好的作品,可是好巧不巧,我就是很吃伊阪的寫作風的那種讀者,交錯縱橫、環環相扣的故事對我來說反而是種幫助,情節像網狀般發展、相互補足、彼此增強,讓整體像一個精密的機器,對我來說反倒是熟悉的領域,所以,告白對我來說,口味就是太淡了點。
不過這樣的章節命名從別的角度看來倒也可以說是優點,比如第一章名為「神職者」,可是在該章節的最後,反倒是身為教職人員的女老師在學生的飲食中放入了可能帶有 HIV 病毒的血液,進而引發了後續的故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職是神聖的,可是教職人員=聖職者?這個標題本身就發人省思;第二章「殉教者」殉的是什麼教?第四章「求道者」求的又是什麼道?我好想知道,有人跟我一樣被這些題目吸引、迷惑的嗎?第六章名為「傳道者」,看似在由女老師在闡述著驚人報復(?)的過程,實際上卻在說明熱血教師櫻宮默默拯救學生(愛人?)的過程,也是饒富興味。(終於寫完一點了...... 囧rz)
不過這樣的章節命名從別的角度看來倒也可以說是優點,比如第一章名為「神職者」,可是在該章節的最後,反倒是身為教職人員的女老師在學生的飲食中放入了可能帶有 HIV 病毒的血液,進而引發了後續的故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職是神聖的,可是教職人員=聖職者?這個標題本身就發人省思;第二章「殉教者」殉的是什麼教?第四章「求道者」求的又是什麼道?我好想知道,有人跟我一樣被這些題目吸引、迷惑的嗎?第六章名為「傳道者」,看似在由女老師在闡述著驚人報復(?)的過程,實際上卻在說明熱血教師櫻宮默默拯救學生(愛人?)的過程,也是饒富興味。(終於寫完一點了...... 囧rz)
第二,也是我認為大部分日本推理小說的盲點,就是人物對於推理細節主觀性的過度描述,整個故事中,只有在慈愛者章節中採用日記體的寫法合情理,其他不論是女老師、美蛋、兇手A、B在主觀性的描述上,都精確的太過頭了!對於女老師,這是痛失愛女的心傷,對於細節記的清楚還算可以解釋,可是對於美蛋、兇手A、B,其實他們關注的焦點都不在凶案跟案情推理本身,美蛋關注的是下村,渡邊關注的是要引起母親的注意,下村關注的是要找到自身的信心,在這樣的情況下,故事的時序跨越大約七到八個月的時間,美月甚至回憶到小時候的事情,她們幾個角色對於事件細節的描述都太仔細了,一點也不符合常理,當然啦......其實這不是大問題,說真的也不會影響到整個故事的欣賞,可是身為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工學院人,我就是打從心底沒有辦法接受這種劇情。
第三,很多段長劇情的發展太過矯情,或者也可以說,斧鑿味太重了,根本就可以說是作者寫到自己太爽停不下來的產物,像第一章攸子老師的大段發言,我自己高中的時候也經歷過這種老師在台上用肅殺的氣氛大段發言不停的情況,可是不要忘了,攸子老師開始發言的時間是傍晚最後一堂課後,日本是個升學主義掛帥的社會,最後一堂課後,所有人都沒事,坐下來聽老師沒有主題絮絮叨叨發言的機會有多少?這或然輪低過零阿!還有像最後一章,看似是很有突破性、很驚悚的劇情發展,可是實際上呢?不要忘了,渡邊接電話的地點是在講台上發表完畢業生致辭以後,在這情況接電話,沒有被噓、沒有被任何一位老師請下台修理,而且所有人還傻傻的等他聽完電話?當他是劉謙還是大衛考伯菲?還有比如像是信奉者章中,渡邊的繼父母明明是關心小孩的人,就算自己的親生小孩剛出生好了,放著渡邊不管讓他一個人住在偏僻小屋的機會有多少?真的是有很多章節讓我看的很想大喊:「不要鬧了!」
再來是文句本身的問題,坦白說......告白並不能算是文采優美的作品,當然啦,這可能是非戰之罪吧,畢竟告白是翻譯文學,翻成中文以後,可能會有很多隱藏的隱喻或要素會不可避免的遺失,也或者這可能根本就是湊佳苗本身的寫作風格,畢竟這是我讀她的第一本作品,所以關於這一點就沒辦法多說些什麼了。
整體說起來,告白並不算差,或者根本可以說,其實算是部還不錯的作品,可是大概是因為我因為改編電影在日本的好評所以對於這本小說的期待太高了,才會讓我讀完以後有點失望,說真的,我認為告白小說的成功可以說算是運氣的產物,畢竟,寫作手法用的是比較新穎的方式,寫作內容也有趕搭到最近幾年熱門的校園霸凌,作品走的也是最近炒的比較熱的驚悚推理風格,可是坦白說作品分段的水準很不一,有的章節處理的很精確,有的卻又顯的不知道哪時候該收手,是部有點莫名奇妙的作品,或許湊佳苗再多磨練一下還會在更發光發熱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